多地开展校园心理健康“必修课”,为孩子提供心灵滋养

在一些地方的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已经成为了必修课。学生们开始学习如何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认识自己、他人和环境中学习人际关系处理,了解遇到问题时如何求助和倾诉。在这些课程中,学生们得到了心灵疗愈和滋养。

多地开展校园心理健康“必修课”,为孩子提供心灵滋养
多地开展校园心理健康“必修课”,为孩子提供心灵滋养

在大连市第十一中学体育馆,10余名学生围成圆圈,每人右手掌心握住一支直立在地上的塑料杆,口令响起,学生迅速移动步伐,去握相邻同伴的杆子,过程中要保持杆子不落地。这是一堂心理拓展课,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并进行分享,这有利于学生处理好同学关系,调节情绪,发挥潜能。除了心理健康课程外,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个体心理咨询、沙盘游戏、放松训练等,并定期举办心理文化节、心理讲座等活动。

在多地中小学,结合不同年龄学生心理特点,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课程正在校园内广泛开展。广州市天河第一小学四年级的一节心理课,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感受自己的情绪。教师把一块布铺在地上,分成不同小组的学生们站在布上,要求在脚不离开布的情况下,把布翻面。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体会到各种情感。游戏结束后,学生们在教师引导下,感悟团结合作、主动牺牲等精神。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快速发展、面临多个成长议题的重要阶段,青少年是心理健康问题的多发人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对全国超过3万名青少年进行调查,发布的《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有14.8%的人存在不同程度抑郁风险。因此,学校在初一年级和初三年级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初二年级则以讲座的形式授课。贵州省黔西南州教育局副局长李天维说,该局对全州120多名专业心理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后,在全州所有初级中学初一年级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学生成长环境的不断变化,加上新冠疫情的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多位心理教师表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并且数量不断增加。

曾祥云是辽宁省心理咨询行业协会青少年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他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通讯设备的发展,通过智能设备进行交流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现实社交,这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例如,青少年使用手机时间过长,甚至形成手机依赖等,会导致孩子们更不愿意开展面对面的线下社交。同时,网络不良价值观的影响也容易引导学生认可甚至模仿,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较大威胁。

受访心理教师认为,亲子关系紧张和学业压力加大对学生的心理影响较大。例如,家长对孩子的高期待,给孩子加压,孩子难以承受;或者孩子不想听从家长对自己未来的安排,又不知道自己该怎么选择,因而感到焦虑等。同时,与成人相比,青少年心理问题和抑郁倾向更难被识别和诊断。

为了共筑学生心理健康“防线”,相关专家建议应尽快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识别、干预全链条机制,落实行动计划,推进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大连教育学院心理研训中心主任李玉荣建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是现阶段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预防与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建议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国家课程方案,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开齐开足。同时加强专岗专业心理健康教师配备,通过常态化培训提高专职心理教师专业素养。

曾祥云表示,他和46位专家组成的心理援助志愿服务队,坚持义务为有需要的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服务。他建议,要充分发挥卫健、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优势,开展“家长课堂”“微课程”等活动,提升家长健康意识,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帮助孩子心理成长。

专家建议,可从日常生活习惯着手保障学生心理健康。例如,进一步发挥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疏解压力作用,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落实户外运动一小时等要求,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武汉康旗非急救转运中心,电话:027-87896120   13971179868    我们拥有一支专业、经验丰富、保障完备的医疗转运、陪诊服务团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安全、快速、舒适的优质服务。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1848819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96120.com/zwzx/397.html